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杭州ECNUers群:102913335

                  浙江ECNUers群:108238183

         华东师大IT校友交流群:468146426

叶翠微——杭二中校长
2015-09-27 10:25:54   来源:   评论:0 点击:

叶翠微,1959年生,湖北洪湖市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现任杭州二中校长。1982年参加工作,曾任湖北省沙市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广西自治
    \   
        叶翠微,1959年生,湖北洪湖市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 现任杭州二中校长。
   1982年参加工作,曾任湖北省沙市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广西自治区北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海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2000年至今,任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校长。现为北师大教育学院、浙大教育学院与杭师大等重点师范学校兼职研究生导师,并担任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生物教学研究会副会长。2006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十大人气校长”,同年荣获杭州市“双十佳创业新星”光荣称号,2008年被聘为杭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总督学。先后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近30篇文章,在全国20多个省市作了300多场专题报告,多次被邀请赴港澳地区演讲,形成广泛影响。
    荣誉  叶翠微出身于一个教师家庭,对教育有着一份天然的依恋;“行者无疆”一直是他的信条,20多年来,他出湖北、上广西、进浙江,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   2000年,杭州市教委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重点中学校长,他一路过关斩将,出任“百年名校”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在此期间,他获得了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教育领导学硕士学位。2006年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十大人气校长”。 

叶翠微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1982年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他选择了沙市教学研究室当生物教研员,成了当时湖北省最年轻的生物教研员。在沙市的十多年中,叶翠微除了负责当时全国教委在沙市的"五四"学制教材验证性课程项目外,还承担了国务院的"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课题的策划和研究。让叶翠微评价这十多年的工作对他以后的影响,他说这段时间奠定了三个基础:一是终身立志于教育的基础,二是终身干基础教育的基础,三是终身从事学校教育管理的基础。"
  这12年的基础教育研究工作,为我以后在北海和杭州的学校管理奠定了基础。让我形成了培养学生认知、情感、理念的教育观念。"
  1995年,由于湖北荆州市和沙市合并,当时已经是沙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的叶翠微动了去南方发展的念头。就在这时,一封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邀请信希望叶去北海中学做校长。"我当时觉得,虽然在沙市做出了一定成绩,但是如果直接去深圳,高级人才多,不一定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想借助北海的海洋文化,实践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到了北海中学之后,叶翠微坚持"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理念,教学质量提升得相当快,1995年之前,北海中学总共考上清华、北大的不到10人,而到2000年叶翠微离开的时候,每年至少有5到8人考上清华、北大,那年,达到重点院校分数线的学生也突破了200名。他还创建了北海市历史上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盘活了学校的"烂尾楼",但他最高兴的还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有了充分的施展余地。
  他讲了两件事情---一件是2000年元旦之前,叶翠微向全校学生征集活动方案,痛痛快快玩一次。方案出来后,叶校长决定玩通宵来贺千年,先是全校性综合演出,然后是各种专场活动,像什么跳蚤市场、户外卡拉OK专场等等,最后是每个班级的化妆舞会。方案得到了所有学生的欢迎,但是老师中的反对声也很大。叶校长力排众议,坚持这么搞,于是那个晚上,在12点钟声敲响的时候,北海中学上空的焰火照亮了每个人的脸庞。"那天晚上,跳蚤市场卖得最贵的是一朵25元的黄玫瑰,我们的学生把它送给了才来没多久的美国外教,第二天下午两点半,准时上课,全校没有一个人迟到或者缺席。"
  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情景,叶校长依然兴奋不已。还有一次是辽宁芭蕾舞团到北海来演出,原本是打算演五天的,但是因为票房不是很理想,决定只演一场。叶翠微看了惟一的这场《二泉映月》之后非常激动,演出后跑到后台和团长商量能不能为北海中学的学生加演一场。团长开始不答应,因为从来没有这个先例。叶翠微就死磨硬缠,团长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中学的校长会如此坚持,终于答应下来在第二天早上9点开演。第二天刚上班,叶校长就召集行政人员开会,说明这个事情,当时其他人都有点懵了。叶校长用了一句话来说服大家:"我在30多岁时才在深圳第一次看到芭蕾,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在十五六岁就能见识芭蕾的魅力。"当天,北海中学的学生把北海市最大的剧院挤得水泄不通,演出结束后,所有的学生起立鼓掌长达20分钟,演员们一次次地出来谢幕。
  在北海这个舞台上奋斗了五年,让我清楚了两件事情,一是重点中学怎么管,二是区域性教学行政管理工作怎么做。"谈到为什么选择杭州,他说是因为江南情结。叶校长出身于教育世家,深受楚文化的熏陶,但对江南文化有一种敬仰之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希望的就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所以2000年,叶校长一听说杭州市教育局在向全社会招聘重点中学校长,就赶来了。"当时我在杭州也没有任何同学、亲戚,也是向别人打听了之后才知道教育局是在庆春路上的。通过和教育局领导的面谈,参加面试笔试,我觉得这次是真正的公平招聘,不禁为杭州市政府、杭州市教育局这种大气的态度所折服。"当时叶校长并没有应征二中的校长,因为杭二中早已经名声在外,如果去的话压力会超乎寻常的大。但最后组织上决定要他当二中的校长,他也欣然接受了,因为他相信"无限风光在顶峰"。"在北海的时候,我自己有点诗人的气质,有点随意,但是到了二中之后,我发现已经存在了一种固定的轨道,如何在适应这个轨道的同时,有所创新,这是我遇到的最大挑战。"
  三年过去了,杭二中创下了好些全省第一---2001年创建了全省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学校;2002年,和著名的民营企业联手创建了余杭树兰学校;2003年独立申报了全省第一个教育部十五重点规划课题。二中还建立了第一所"未来教育家学校",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今年年底,二中还将以每人5万的重奖奖励学校的杰出教师。
  "我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第一。"这是叶校长的一句口头禅。"我是一名职业校长,现在是,以后也是。"叶校长解释说,现在的校长不仅仅学术上要有自己的见解,更应该熟谙教育思想,善于经营,精通管理,懂得资源调配。
  让叶校长给现在的自己打分,他说刚刚及格,60分。"我给我自己设定了三个三年,第一个三年是学习熟悉,第二个三年是巩固提升,第三个三年是总结。"叶校长补充说,"我希望这三个三年之后,二中能成为浙江省最有魅力和实力的重点中学,这样,我就能给自己打个八九十分了。"

附:
我的教育叙事
作者:叶翠微
    在我看来,文化就是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是生活在我们信念中的那些故事。2000年,我出任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13年来,我在二中做了一些事,也可以称为故事。我更愿意通过我做的几件事,来和大家共同分享关于文化的理解。
一、现代学校的定位
    现代学校的定位要基于学生,基于教师,基于学校。
1.基于学生
    现代人在谈学校发展的时候,首先应该基于学生。杭州二中创建于1899年,具有深远的办学影响力。在这样一所重点中学,我们究竟怎么去面对学生?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么几件事。


“让煮熟的鸭子飞了”


    我的前任校长是徐承楠先生。他在任时,杭州二中学生经常获得高考第一名;二中拿到了两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我出任校长以后,大家都在看我能否带着学生获得高考第一名,能否在国际奥赛中拿金牌。我也在思考我该怎么做。苍天有眼,2002年,我校生物学科出现了一个好苗子,叫章斐然,他的大曾祖父是章太炎先生。章斐然在高二时参加高三学生的全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拿到了全国一等奖。在竞赛场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就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北京大学承诺他可以进国家集训队,清华大学则希望他被提前保送。他回学校后,我问他:这个事你是怎么想的?他停顿了一下说:“好像我爸爸妈妈也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指被提前保送清华大学)。”后来,我和主教练商量:“这孩子既可以进到国家集训队,又可以被提前保送,你看怎么办?”主教练脱口而出:“校长,这有什么考虑的,他是高二学生,没有高中毕业,根据《浙江省高中学生保送管理条例》,他不符合被提前保送的条件;像这样的孩子对我们来说是千载难逢,换句话说,二中又可以有一块金牌了!”我说:“你站在我的角度讲还是有道理的,我再想想。”
    那周一个很冷的晚上,我在校园值班,九点钟以后,我看到生物实验室的灯还开着,便推门而进,发现偌大的实验室里,就章斐然一人在读北京大学编的《植物生物学》,他已经读了2/3。我问他:你自己在读?真的有这么大的兴趣?他点点头说:校长,我真的很有兴趣。我看到他在书上写写画画的一些符号,心里为之一震。我是学生物的,记得自己开始读这本书是在大学二年级,也就是20岁的时候,而且是教授领着我读的,而他才15岁啊!第二天,我请他的父母和他本人到我办公室来。我对他们说:“我想通了,我理解你们做父母的心愿,也特别欣赏章斐然这样一种特质,我愿意他提前保送,放弃进国家队。”这个孩子因此被提前保送到清华大学生物系。
    对一个校长或者对一所学校而言,我们办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用学生取得的金牌证明我的办学业绩很优秀,还是帮助孩子寻找他的成长之路,并以孩子认同的节奏往前走?我们选择了后者。我的选择一度不被教师们理解。但时间证明:二中正是有这样一份大气、底气,才促进了孩子们积极跟进、主动学习。后来,二中一下子拿到四块国际奥赛金牌,而且都没有借助高校和其他中间机构的力量。无论在哪种情境下,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我想通过这个故事与大家分享的核心理念。

“不做状元秀”

    状元文化在中国有深厚的影响。2011年,我校学生拿到浙江省文科状元,这是我们十多年来第一次拿到文科状元(我们多次拿理科状元)。大家都很高兴,但是我们“不做状元秀”,我校就此事立了三条规矩:第一,不主动接触新闻界朋友,学校不搞高考状元的新闻发布;第二,校园里不拉有关状元的宣传横幅。第三,关注状元成长故事的人,可以去其就读过的初中、小学寻访,但要止步于二中。
    我们没有做“状元秀”,而是在校内对这个状元做了一个特殊的“宣传”。这源于我的一个发现:这个孩子在高考前一周给父母写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爸爸,你开车送我去高考,过斑马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行人啊。”我感到,这是一张合格的人文精神的答卷。于是,在2011年的开学典礼上,我和孩子们分享了这个故事,二中同学要特别“从容”,“从容”从哪里来?就从我们省文科状元身上的这样一种精神中来。一所学校拿到省状元后该怎样进行“冷处理”,“冷处理”后面的文化意义是什么?一个真正的历史名校,既要耐得住寂寞,也要能够理智地面对功利的回应。在办学中,我们要适度地对一些雾里看花的东西进行冷思考,静静地回到教育应该去挖掘和思考的那些人和事上。


2.基于教师
    现代学校如何看待教师的作用?如何关心教师?如何管理教师?

“让牛人牛”

    我们知道:无名师无以成名校。二中校园有一个现象,就是“让牛人牛”,凡是在学科教学中有思想、有学术影响力、在学生和家长中口碑好的教师,我们就让他天马行空。我校有一位化学特级教师,在一所学校一般只待三年,三年以后他就会选择其他学校。他1999年来到二中。我发现,这个老师的确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学风格,非常受学生欢迎;但同时又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老师。比如:我们开教师大会,他往往都要迟到几分钟,等等。我们有些老先生很看不惯,说:校长,您得管管。我说:如果有老师课上得比他漂亮,带的学生比他的学生成绩好,带出来的学生像他的学生那样,经常回来看他,对他有一种如父亲般的发自内心的敬重,那么我允许这样的教师除了上课之外,天马行空。我提出一个命题:任何老师都可以和校长过不去,但校长只和与学生过不去的老师过不去。有的校长对我说:那些很难管理、教学又很好的老师,在你们二中个个都活得有滋有味。我为此很高兴。我认为一个现代的学校,就是应该允许有个性、有特质、有才干的老师在校园里自由行走。
    我觉得,在学校,我们不妨用校园制度、校园机制、校园文化来养一养这些“牛”人,让一个老师比校长“牛”,校长可能会沾一点“牛气”,没有教师的“牛”,就不会有校长的“牛”。

“教师出汗,学校埋单”

    在面对教师的时候,我们最关注的是教师的健康。我们有一个制度:每一个走进二中的教师,在完成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去锻炼,愿意打球就打球,愿意跳舞就跳舞,愿意做瑜伽就做瑜伽,锻炼之后签名,学校给一个课时的奖励。作为一个现代学校的校长,我们只有把老师当兄弟姐妹,老师才能把我们当亲人。

“一节课例会制”

    每周五下午开学校例会,即教师例会,这是教育局的规定。例会怎么开?我们在每周五下午三点一刻以后开例会。第一,时间是40分钟。第二,40分钟到了,如果主讲人还在啰嗦,那么听众可以自动离会,这不是不尊重主讲人,而是我们的规则。在二中新校区,如果老师在周五晚于四点半离校,那么一不小心,他们就可能在路上耽搁三个小时。我们在设计学校基本制度时,应尽量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问题,少折腾老师。


3.基于学校

    在现代语境系统下,一个学校应该怎么做?

“二中法则”


    “二中法则”是什么?A大于B,B大于C。A是什么?健康;B是什么?德性;C是什么?成绩。基于这个逻辑,我们在二中强调的是三个一等:一等的体魄,一等的德性,一等的学术。关于学生的成长路径,我们也有三句话:“卓越的二中人,杰出的中国人,优秀的世界人”。我校新生是中考的高分群体,每年我在二中开的第一个家长会就是“二中法则”培训,二中看重的是健康第一。这个健康不仅仅是体魄,还包括德性。为什么这么讲?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本学习能力,要体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学业、体魄和德性上有一个高增长。
    我们在讨论核心育人理念时,注重三点:第一,本质化。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首先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一种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第二,简约化。不要把简单的教育搞得太复杂。第三,符号化。我们处于一个标识化的时代,教育要给老百姓一个显性的认知,二中提出来的A大于B,B大于C,就是符号化的表述。

“来的都是客”

    所谓“来的都是客”就是二中要开放:凡是愿意到二中来的,从行政部门、校长、老师、家长渠道来的,一概都是客人。有时候我一天要接待七批客人,甚至小步跑。二中有三个开放:第一,课堂开放,可以推门听课;第二,设备、设施开放,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第三,行政会开放,到二中挂职的干部都可以参加。二中现在每天都有客人进进出出,我感到学校也在悄悄变化。越是开放,二中越是受益。进进出出客人很多,那么主人应该做什么?老老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有了N个开放,就会带来N个隐形的校长,影子校长在替我们管理学校、管理学生、关注学生。


二、国际比较中的沉思
    我们在讲学校发展时,要有国际比较的眼光。

“老外怎么如此待客?”

    这些年我去过国外几十所学校,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特别是品质、声望高的欧美学校,校长几乎不谈他有多少学生考到哪里。我们走进他们的校园,校长的第一反应是今天有没有学生在活动,他们非常愿意让我们看学生活动的一些场景,看学生的演出、美术作品、音乐作品、多媒体作品,特别是学生精彩的电视片。“老外”为什么和我们有如此的差别,差别后面的东西是什么?是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我们不同。他们认为与同行分享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是人的艺术,是人的美感的培植,是人的生命力的培植。我们究竟把什么排在第一?前面讲到二中A大于B,B大于C,最近我们又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人的美的情怀的培植。一个能够被大家永远记住的人,一定是有良好修养的人,而修养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美的境界。

“伊顿公学的王子们”

    2012年3月,英国伊顿公学的男生合唱团到我校交流,并和我校在杭州大剧院进行联合公演。其中,30多个孩子大多是英国伯爵以上家族的孩子,以及其他国家皇室的子弟,也就是一批王子。这批人到二中两天,三件事情让我深深折服。
    第一,这批王子从旅行车上下来后,在第一时间赶到旅行车的货舱旁,司机把货舱门打开之后,这批王子中的两个人高马大的孩子,就像鱼一样钻到货柜里面,把行李给大家拿出来,整个动作完成之后,这几个孩子头上都冒着汗。我震撼了:这批王子是自己拎行李。
    第二,他们在校园就餐时都是以彼此之间能听得见的声音交流,绝无大声喧哗;吃完之后,连老师在内,整个桌面上没有一滴残留食物,没有一个水渍,似乎人来过,又似乎人没来过。这让我非常感动。
    第三,每当有集体活动的时候,如果他们正在交流,那么只要音乐老师用一个手势,学生们很快就安静下来,各就各位。伊顿公学的这些王子们给我们的文化概念是什么?教育的原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我们在审视文化的时候,是否能从原点出发,从文化走向文明?文明的标志就是尽量不去打扰别人,尽量让人感到一份高贵,于点点滴滴中体现一种朴实。

三、时代变革中的追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那么,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是否也要追梦呢?

1.让课程“活”起来
    一个现代学校的课程应该是师生生命共享、生命互动的过程。什么样是“活”的课程?我们提了三个原则:第一,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讲的东西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第二,要适于学生选择,在未来三到五年,我们提出“1+5”行动方案,1就是100门精品课程,5就是500门选修课程,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选择。第三,要创造学生的生活,即学校要提供场景、场地,使学生的生活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各得其所。
    对学生的生活,我们提出“9+1”工程。第一,人人能游泳。第二,人人能自救,要参加两个以上的自救项目。第三,人人参加一个体育俱乐部。第四,人人参加一个社团活动。第五,人人参加一项提高艺术修养的活动,有一种艺术情怀。第六,人人能开口,每一个学生的普通话都要达到一级以上,英语口语达到三级以上。第七,人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期一周以上。第八,人人体验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岗位,为期三天以上。第九,人人参加一个综合性课题研究。还有一个1,即当条件成熟时,18岁以上的学生都要学会开车。“9+1”工程,旨在创造属于学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生活形态。

2.让学习“云”起来
    “云”是什么?“云”是我们当下社会工具化变革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云”是一个数据平台,它通过集成,给人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研究“云生活”的有关专家提出:人类已经进入到芯片消费的阶段,就像我们对大米的消费一样。这就意味着任何人的一种生活行为、学习行为都可以被记录,都可以被储存,都能够通过储存得到再现。“云生活”、“云学习”将会给学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今后,知识性的教学、知识性的学习通过工具革命可以轻松解决。那么,教育要走什么路?教育要围绕人的成长、人的情感、人的态度、人的价值展开,即基础教育要为孩子打下健康的基础、德性的基础、情感的基础、交流的基础、公共生活的基础、人之为人的基础。


3.让学生“牛”起来

    让学生“牛”起来,就是说,一个现代的学校,应该让真正能飞的人飞起来,让会飞的人飞得更高。那么,学校如何做呢?
    第一,实行免修制度和免考制度。2012年6月,各大主流媒体都相继报道了北京大学2007届的一个毕业生。这个学生当年以杭城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进到二中,理科很好,已经把高一、高二的课程自修完了;文科也很好,能写诗。这么好的苗子一般都要参加竞赛,但他对竞赛不感兴趣,于是我们支持他开展课题研究;这样的学生是状元的最好人选,应该参加高考,但他在创新实验的论文大赛中拿到了全国一等奖,被提前保送到北大。后来,他被牛津大学录取,成为双身份学者(读博士,作为学者参加研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27篇论文,其中10篇论文被SCI转载,成为目前英国皇家天文协会最年轻的成员。这个学生在二中免考、免修,他学习的场所要么是寝室,要么是实验室,要么是计算机房,要么是图书馆,他也会去教室,但为时不多。免考、免修的制度设计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跑。
    第二,实行校长荣誉学分制。对大家公认的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学生,学校奖励校长荣誉学分。例如:有一名学生横渡钱塘江,获得全市第一名;还有一名学生参加全省象棋比赛(少年组),拿到了亚军;还有一名学生常年关注社区的一位孤寡老人,发自内心疼爱和呵护老奶奶……我们对这样的学生奖励学分,让二中的学生感到始终有一个极致的标杆立在那里,让他去追。
    第三,实行学生开课制。比如:获得全省象棋比赛亚军的学生,可以开课讲博弈之道、天地之道、汉楚文化。我们就是想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拥有一份属于他的极致的生活。
 
 

相关热词搜索:翠微

上一篇:蒋逸人——历史学专家
下一篇:蒋永贵——杭州师范大学理学院副教授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