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杭州ECNUers群:102913335

                  浙江ECNUers群:108238183

         华东师大IT校友交流群:468146426

蒋逸人——历史学专家
2015-09-12 10:19: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  
 
    蒋逸人,浙江人,20世纪40年代光华大学(后并入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毕业,建筑工程师、历史学专家。蒋逸人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小说研究专家蒋瑞藻先生的儿子。
  

 

——专访蒋逸人先生
  作者:莫小米
  你为什么读书?我在朋友圈里发问,回答五花八门:为了前程,为了优雅,为好心情,为精神高潮,可治疗失眠,可排遣孤独,是内心需要,是一种习惯,在书里另外活一次,在书里遇见有趣的人和事……我这样发问,是因为我遇见了一位88岁长者,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有人问他为什么读书,他的回答令我叹服:
  “读书让人成为勇士。”
  “文革”时要他交代已故父亲“反动文人”罪行,他带上鲁迅的书,去问造反派头头:“鲁迅是反动还是革命的?”头头说当然是革命的。他又问那对鲁迅有帮助的是什么人?头头说当然也是革命的。
  他就翻开鲁迅的书给他们看,鲁迅说他读了蒋瑞藻的书“颇获裨助”,造反派头头哑口无言。蒋瑞藻正是他父亲,他名叫蒋逸人。在人人不敢多言逆来顺受的年代,他敢与造反派叫阵,真像一个勇士。
  北宋初年一次农民起义的地点,历史书上如此认定,史学家前辈亦如此认定,而蒋逸人在读史过程中发现有误,拿出凿凿依据,后来整个史学界都改正了,书上说“据蒋逸人先生考订……”那是上世纪50年代初,其时不到三十岁的小蒋,竟敢挑战权威,真像一个勇士。
  后来他成了右派,这样的胆识和性格,不成右派才奇怪。好在他学土木建筑时,跟工人学过木工、泥工、油漆工、混凝土工、钢筋工……到农村当了工匠队头头。公社组织政治学习,有个小组都是中学教师,领导指派小蒋当组长。教师们说,怎么叫一个工头来领导我们学习?结果小蒋从资本论谈起,资治通鉴,二十四史……教师们佩服之至。他不怕命运多舛,真是个勇士。
  自古中国,有人读书读成书呆子,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是读死书。读活了书的,“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啥都有。
  也没错,读书首先与生存有关。
  而读书让人成为勇士,与真理有关。瞬间脑海掠过很多令人尊敬的名字,不必列举,你也想得起来。
 
在光华大学受教于吕思勉先生的回忆
作者:蒋逸人
    我离开光华大学已60多年,吕先生过世也已半个世纪以上了。……岁月苍狗,当时受教的学生,而今垂垂老矣。回忆受教于吕思勉先生的点点滴滴,不避谫陋,缕述如上,恐不免为方家笑。

(照片说明:1941年除夕,吕思勉从光华大学返乡前师生18人合照“一片冰心”。前排左二为吕思勉,字诚之。)
    我是吕思勉先生在光华大学执教后期的学生 之一。我考入光华大学,读的是经济系,因家学渊源(先父蒋瑞藻,有《小说考证》、《新古文辞类纂》 等行世),自小喜欢文史,仰慕吕思勉先生的大名,就去选修他的中国通史课,同时还去旁听土木工程系等系的课程。没想到旁听的土木工程,竟成了我后来赖以衣食的职业,而吕先生在历史研究方面给予我的启蒙,却成了我一生寄托精神的所在。光华大学在院系调整中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吕先生因之也成了华东师大的两名一级教授之一。而我于1949年4月,因光华停课,回到杭州。算起来,我亲聆吕先生的教诲还不到两年时间,在往后的岁月中,由于种种原因,再也无缘得见吕先生,往事悠悠,迄今已逾一个甲子以上,但先生的音容、学术见解和教诲始终萦绕于脑际,老而愈加难忘。
游泳池边的谈话
  当时光华有不成文的规定:凡历史系的学生其必修课本国史必须选吕先生所讲授的。在采取学分制的情况下,希望从吕先生手中得到几个学分并不是简单的事。历史系的学生人数不多,而非历史系的学生选吕先生讲授的课,因为学分难得就更少了,因此教室的座位大多空着。那时光华在课堂上不点名,我依稀记得有时是教务部门派人不时在课堂玻璃窗外,按座位检点记录学生是否到课。吕先生按点名册点过一次名,他的目的也许是想认识一下学生而不是查谁缺课。点到名的学生站起来应到后,他一边做手势一边说:“请坐、请坐”。通过这次点名,他认识我了。
  下课时经他示意,我跟随着他一起下楼,边走边谈,出了教育大楼一同走到操场边一个废弃而无水的游泳池边才停下来座谈。他说:“从点名册上看到你的名字排列在最后,和其他学生之间空出一格,可知你读的不是历史系而在其他院系,那么你为什么选我讲的课呢?”我说因家庭不准我学历史,而我久闻先生的大名,进了光华,先生讲的课我是不肯错过这一良机的。他说:“你还记得入学考试的试题吗?这份通用‘史地试卷’多为其他教师拟题的,我特地在后面加了几个试题,注明考生可答可不答,不答不扣分,答对了可加分。我查阅试卷,多数学生不答,少数学生答而不全或答错了,而你全部答对,所以我一直在留意,现在居然遇到了。”我说我之所知甚微,也许是碰巧。他说 “不,学问是没有碰巧的,可能你也是读过不少书, 你的家庭是以什么为业的?”我说我家累代习举子业,但都无功名,只有父亲以教古典文学为业,有著述传世。他问叫什么名字?我说先父叫蒋瑞藻,我可能是受家庭影响且多藏书,我从小爱读古籍。 他说:“我虽与令尊所习不同但也略知其人,你有这样的家学渊源很好,很好。”
  通过这次谈话,吕先生和我就有点接近了,以后每次下课我都跟着他下楼,我知道他住在教育大楼后面宿舍里,当时光华的教授大多住在校外,吕先生是住在校园内的极少数教授之一,而我们俩交谈都选择在游泳池旁。先生和我都没有照相机,即使有也不会使用,其后为了纪念这个多次与先生聚谈之所,请同学为我在游泳池旁拍了一张个人的照片,时隔六十多年仍留存至今。我知道吕先生是日夜不息在读书和执笔,怕浪费他的宝贵时间,所以我从未进他的家,而他也说久居室内到这里来见见阳光、吹吹风也是一件对健康有益的事。
  这样的聚谈和教诲的次数多了,他对我已有所了解,有一次我提到爱好诗词而准备学格律和音韵。他严肃地指出:“你爱好古典文学,大约是自幼的潜移默化,从多次交谈中知道你不太懂得欣赏风花秋月,亦非儿女情长的素质,不适合从事文学,但是一块从事历史学的好材料。”这真是一矢中的,从此我认识了自己,把阅读和思考都转向历史学了。后来踏上工作岗位,虽然工作性质与历史学无关,但我从来没有放弃历史学的研习,1950年代竟然也在《历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以至当时的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有意调我进京从事专业研究,只是因故未成。我的这点成绩,都是吕先生教诲的结果,所以我一直以先生为我的引路人,是终身不忘的业师。
对我的两个教诲
  吕先生对我的两个教诲,我一直未敢或忘,并践行之。一是要重视对他人著述的摘谬。吕先生曾对我说,在历史研究中,有所发明固然可喜,但对他人之说的摘谬同等重要,假使你能驳正前人或今人著述中的差错,其对于史学的贡献将不次于大量阐述。他说他自己有许多著述未完成,人生时间有限,无暇及此了。他曾举了好几个例子,现在我记忆明确的有一例,即《张苍列传》中“苍之免相后,老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之句大有可 商榷之处,齿在口中人所共知,“口中”两字何用? “食乳女子为乳母”也不妥,一句中用不着有两“乳”字,且食彼之乳,一个高龄的张苍也不一定因食年轻女性之乳而以母视之,全句改为“苍免相后,年老无齿,以女子乳为食”就比原文通顺简略 得多了,说罢他和我二人不禁哈哈大笑。
  其实,吕先生的著作中摘谬的功夫多有运用。 如《白话中国史》中提到“南宋和金朝的和战”,他说,南宋的国力、将帅、军队、战况和小说、戏剧中所说的完全是两回事,民族英雄岳飞、韩世忠所统率的军队也并不很强大,并非百战百胜,从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和《金史》所载郦琼的一段话, 如南宋“不即覆亡,已为大幸,何能复振耶?”将骄兵疲,各自中饱私囊之局怎能对外打仗?岳飞之被杀秦桧果然起了不小的作用,但实际上是赵构假 手于秦桧的,假使岳飞真打胜了,金钦宗回来了,赵构将置身何地?明人文徵明的词《满江红》中已一言道破了,其实现在岳坟上跪着四个人,应该加一个头儿赵构为五人。吕先生的说法引起了龚德柏向法院起诉,想和吕先生对簿公堂,南京政府教育部据说也想使吕先生停止授课,后来不了了之。 我曾问过吕先生,他笑而不作详答,叫我再去看看他的《白话本国史》和前人如《文献通考》、《宋史》、《金史》等等就可知其详了。
  有一次,吕先生对我说:“年轻人不应知难而退,而应知难而进。无论对古人、近人、今人的著述都应持‘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考而后信’的态度,这十二个字你应切记。”这一点我不仅是“谨受教”,而且多年中付诸实践。1958 年,我撰文指出过吕振羽、尚钺等七位前辈学者的差错,文章刊登在《历史研究》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阅读日本井上清所著《日本近代史》时发现其叙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曾过道日本的过程有所漏缺,就致函奉告,同时又写了一篇拙作发表在《浙江学刊》1983年第1期上,亦寄给井上先生,不久得到井上先生两次来信致谢并拟向日本人民介绍。 2006 年我将此信捐给浙江省档案馆收藏。前些年,读了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先生的《晚清七十年》,发现其中所述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夕,在美国的行状不符合事实,是全凭道听途说的无根之语,便忍不住手痒,撰文驳之,但成文后至今尚无处可登。虽然如此,平常读书,听“百家讲坛”、“浙 江人文大讲堂”,每见破绽,我还是摘谬如故,积稿不少,总算不负吕先生的教诲。
  吕先生的教诲,我谨遵的还有一个是没有跨入训诂之路。吕先生知道我解读古籍的水平,他认为我对阅读一般史学方面的古籍问题不大,但对先秦典籍也许有些问题,先秦典籍前人已有大量注释,深度地解读是一种专门学问,我必须知道和涉猎,但不宜深入下去,不必跨入“训诂”这条路, 应大量阅读以求其广,不要沉于一隅,而有碍我对 史学的研习。一个人的阅读和研究,自己要确定一目标,如从事历史学不能步入训诂学,能自拔而走入他途,应该切记。这个教诲,我的确“切记”在 心。1950 年代后期来我在杭州与《清史稿》的编纂者之一、训诂大师朱师辙先生有交往,但我不涉足训诂学,就是因吕先生之教。
治学思想点滴
  在吕先生课堂上以及课后在游泳池边的谈话 中,还有许多治学经验之谈,我现在还能记得几则,虽较为琐碎,但也许对从事史学工作的同仁还有参考价值,兹分述如下。
  吕先生一再提到,作为一个中国史研究者必须有坚实的基础,除大量阅读《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等断代、编年体历史典籍外,也应当留意地方志、名人笔记和历史地理以及《通典》、《文献通考》等制度史和实录类的古籍等等。他说中国史籍浩如烟海无法遍读,但多涉猎往往能淘沙见金。他特别推崇顾炎武的《日知录》、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等等,还谈到过许多名人笔记如《老学庵笔记》、《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南村辍耕录》等。
  吕先生崇敬司马迁的《史记》,但也有所批 评。他以为,《史记》并非出于一人之手,也非成书于一时,其中“不对头”之处,谬误之处也不少,《史记》如此,其他古代的史籍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后人有“史记摘谬”之作,大多言之有理。我说 《史记》的文笔很好,他也承认很好,但不是无可批评之处,他举了好几个例子,上述《张苍列传》 中的句子就是一例。吕先生还比较了《史记》和 《汉书》等史著,认为《史记》是首创、草创,而《汉书》是后继,较整齐,其后史学家遂多随《汉书》。
  吕先生是“通史”学者,这从他所留下的一千万字以上的著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既治“通史”,自应如司马迁所说要“通古今之变”,而如何能“通”,读书的范围一定要广博。吕先生说,治古史者不能抱着线装书不放(我年轻时以读线装书为主),还应重视近现代史学家的著述,因为时代在进步,今人超过古人之处不少,他们往往有新的 发现、新的见解。如关于历史研究的方法,他提到前人有不少好的见解,固然值得吸取,但今人也有创新之处,如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和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两书值得青年人一读。
关于钱穆先生
  严耕望将吕思勉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 现代四大史家。而其中的钱穆先生有说曾是吕先生的学生,在吕先生执教于某校时吕先生出了几个题目,由考生自由发挥(我在参加光华入学考试时也遇到吕先生出的几个外加的试题,上已述及),交卷时间一到,其他学生都按时交卷,而钱穆先生洋洋大篇连一个题目都没有发挥完,也便交了卷。这样的结果其他阅卷老师当然不会给及格的分数,而吕先生看了钱穆一题半答,认为这是一个研究历史的人才,人才可惜,决定录取。这是前后两个史学名家的往事,我只是道听途说并不知详情和是否真实,当我问起此事时,吕先生不说有其事,也不说无此事,只说钱穆先生确是一位难得的史家。在我和吕先生的交谈中,遇到与他本人有关的事,他都不详谈,因此我也就不知其详了。
热爱光华
  据我所知,吕先生是在光华大学任教时间最长的教授。我在校时的校长是朱经农先生(时兼商 务印书馆总经理),早年圣约翰大学的爱国师生因反对校方阻止爱国行动而分立出来时,他和首任校长张寿镛先生是成立光华大学的发起人之一,但他时而在光华任职,时而离开。副校长是廖世承先生,他到光华晚于吕先生,也时在时离。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光华原址成立上海财经学院(后改为上海财经大学而搬迁)后,吕先生到华东师大,所以我以为他是一个热爱光华的人,而不是此山望着他山高的人。
  我不知吕先生家住何处,只知道他一个人独住在女生宿舍边的一间小房子里。就在这所简陋的房子里,吕先生安身立命,简朴地生活着,多年如一日,备课、批阅作业,著述不辍,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文化遗产。在我的记忆中,吕先生一口浓重的常州口音,瘦小的个子,狭长而白皙的脸,好像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但就这样一个文弱的人,阅尽历史沧桑,笔底波澜起伏。我常见到他穿一件淡灰色的长衫,一贯保持中国读书人的姿态。光华这个学校有点洋化,许多教授如经济系主任杨荫甫先生等多数师生终年西装革履,满口英语,当年我们的课本有不少外国出版的原文本。
  我离开光华已60多年,吕先生过世也已半个世纪以上了。1950—1960年间我曾到上海欧阳路寻访光华旧址,校门口已悬挂着“上海财经学院”木牌,也曾到吕先生的旧居和我们曾经谈话的游泳池边,其时他已往华东师大,当然无由得见,永别了。岁月苍狗,当时受教的学生,而今垂垂老矣。值今年4月华东师大在杭举行校友会之际,回忆受教于吕思勉先生的点点滴滴,不避谫陋,缕述如上,恐不免为方家笑。
    年逾90岁的蒋老,每天坚持看书,写作。堪称华东师大学子的楷模,祝福蒋老身体健康,学术青春永驻!
 
 

相关热词搜索:历史学 专家 蒋逸人

上一篇:齐幼菊——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院长
下一篇:叶翠微——杭二中校长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